從北海的南門進入北海,第一眼看見的就便是瓊島上的白塔。白塔建于清順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651年,瓊島南麓有一座永安寺,白塔就是永安寺白塔。從外型上就能看出白塔是藏傳佛教式樣。建塔石碑上記載,"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準,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北京夏令營行程路線>>>
北海白塔最顯眼的就是鎏金火焰寶珠塔剎,配上潔白的塔身,自下而上看去帶給人宏偉高大之感。北海白塔是藏式佛塔,白塔塔基為正方的須彌座,象征地,底座上是三層圓臺,象征佛教中的金剛圈。塔身為圓形,南面有紅底黃字藏文圖案的佛龕,也就是時輪金剛門,是吉祥如意之意,塔身是水的象征。塔身之上叫相輪,十三條線條代表十三天。
白塔頂部的鎏金火焰寶珠塔剎象征是火,上有銅制的“日”、“月”、“火焰”。寶頂下是銅鑄的華蓋,其邊緣懸掛14個銅鐘,華蓋表示對佛的尊崇同時象征風。地水火風為佛教認為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北海白塔通體銀白,則表示清潔、純凈、心誠。
北海白塔中空,內(nèi)有一個通天主心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壞了白塔的寶頂,在修復時發(fā)現(xiàn)在這根主心木上有一個金漆盒子,盒內(nèi)藏有兩枚“舍利”,證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
白塔共經(jīng)歷了三次地震,第一次是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大地震震毀白塔。史書記載:“七月二十八,巳時至酉時,京師大地震,聲如雷,白晝晦暝,勢如濤,順德、德勝、海迨、彰義等城門被震倒,城墻塌毀甚多,宮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鄉(xiāng)等城墻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黃黑水及黑氣。
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白塔修復竣工。過了51年,也就是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再次地震,北海白塔也再次損壞。史記:“派監(jiān)修隨查塔身,塔座徹底內(nèi)裂,必須全行拆重修。”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白塔才修復。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但是對于白塔的破壞不如前兩次那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