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因此,在許多時候,“能說會道”之人的思維都比較敏捷。另外,它們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也比較豐富而準確,或者說,他們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環(huán)境和對象,選擇最有效的方式同他人交流。由此可見,“能說會道”的本領,對于生活在當今社會中的人們是頗具積極意義的。但是有不少的孩子對于在大眾場合說話都有些膽怯,那么如何讓他們大膽的說出來了,如何少兒口才膽量了,少兒口才膽量夏令營來告訴你。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膽量
孩子在大眾場合說話都有些膽怯,要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家長必須尋找各種機會,培養(yǎng)他們敢說的膽量。
1、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說話氛圍。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妨彎下腰,保持與孩子同等身高對話,面帶微笑,增強親合力,讓孩子感到家長是他們的朋友,可以無話不談。晚上多與孩子交流,談談路上的見聞、學校發(fā)生的事情、一天的收獲等。這樣隨意交流,孩子很放松,說話的膽量就會大起來,以后什么事都會跟家長說。
2、創(chuàng)造更多的說話機會。每天吃飯前后都抽出時間與孩子說說話。讓孩子跟爸爸媽媽說說學校里的事情,老師教了什么內(nèi)容,學到了什么,這樣每天堅持。家里還可以舉行朗誦會,講故事等說話類比賽,練習吐字清晰,發(fā)音準確,抑揚頓挫,富有感情,并要求孩子練說普通話。
3、多用表揚鼓勵說話。說得好,我們要表揚;說得不夠好,也要鼓勵;即 使說錯了,也不能批評。這樣,孩子說話無拘無束,暢所欲言,久經(jīng)鍛煉,就能由怕說到愛說,以至會說。
?。ǘ⒓ぐl(fā)學生說話的興趣
投入大自然,激發(fā)說話欲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流。大自然五彩繽紛,孩子天性好動,加之缺乏留心觀察的習慣。如果家長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孩子就會像出籠的小鳥,心境開闊,精神愉悅,就能激發(fā)孩子表達的欲望。再指導孩子觀察自然,把自己親眼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一吐為快,從而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興趣。于是要充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經(jīng)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盡情地看,盡情地說。
?。ㄈ?創(chuàng)設活動訓練說話
喜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心,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去玩,去活動。家長應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能更好的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1、家長在家里為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開展講故事大會,使孩子在朗誦和講故事中提高普通話水平,鍛煉了講話能力;做數(shù)學題時要求孩子說一說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美術繪畫,畫好后讓孩子介紹自己的作品,家長可以在旁邊提建議,在相互交流中,不知不覺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此外,家長還應善于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口語訓練。如帶孩子去訪親走友,讓孩子自我介紹;回來后談談這次訪親走友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2、家長讓孩子參加豐富的活動。比如做游戲、養(yǎng)鳥喂貓、種花捉蟲、制作
玩具、唱歌跳舞、游覽名勝等。以這些內(nèi)容對孩子進行說話訓練,要求孩子說清楚玩的是什么東西,是怎樣玩的,玩的結(jié)果怎么樣;或者說清楚自己參加了什么活動,與哪些人一起玩,活動的經(jīng)過怎樣,有什么感受等等,讓每個孩子說說游玩過程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