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正式成立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正式成立
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共同擔任機制主席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譚晶晶 郭倩)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成立儀式暨第一次會議25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共同擔任機制的主席,出席成立儀式并主持會議。
劉延東在成立儀式上發(fā)表致辭說,在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tǒng)的重視和支持下,兩國政府決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并寫入2009年11月的《中美聯合聲明》。這是中美關系史上一個創(chuàng)舉,是兩國關系發(fā)展與時俱進的結果。
劉延東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溝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相得益彰,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持久動力,對于增進互信與友誼、消除偏見與誤解、促進人類社會和諧與繁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需要不斷開拓兩國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兩國相互理解、友好、合作,不僅能造福中美兩國人民,也將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兩國應從戰(zhàn)略高度積極推動人文交流,夯實中美友好的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為中美關系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劉延東就雙方進一步推動人文交流提出四點倡議。一是立足高遠,服務大局,以長遠眼光統(tǒng)籌規(guī)劃,整合資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和中美關系長期發(fā)展發(fā)揮戰(zhàn)略作用。二是相互尊重,真誠溝通,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推動中美人文交流再上一個新臺階。三是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以人與人的交流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保持機制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四是著眼未來,持之以恒,多為兩國青少年創(chuàng)造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確保中美友好薪火相傳,后繼有人。雙方應努力探索人文交流的新渠道、新內容、新方法,保持人文交流的后勁。
克林頓在致辭中表示,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美中關系的基礎是人文交流。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可以獨自解決問題。美中兩國雖然有距離、有差異,但是面臨的挑戰(zhàn)是共同的。相互學習和了解得越多,擁有的機會就越大。要推動人文交流,使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段的美國人和中國人相互結識,增進了解,建立信任關系,積極友好地合作。我們愿與中方共同努力,挖掘該機制的巨大潛力,我們對這一機制充滿信心。
劉延東和克林頓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諒解備忘錄》。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機制第一次會議就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并宣布啟動一系列人文交流項目,包括美國未來4年派遣10萬名學生來華留學,中方未來4年派遣萬名學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實施漢語橋萬人來華研修項目,資助重點領域設立聯合研究中心和乒乓外交 40周年紀念活動等。
出席機制第一次會議的中方代表團成員有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駐美大使張業(yè)遂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兩國外交、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知名人士和學生代表約300人出席了成立儀式。
上一篇:學生傷害發(fā)生率達50% 教師學生缺乏危機意識
下一篇:解讀免費師范生政策:激勵長期從教 支持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