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英孚國際夏令營小編發(fā)現(xiàn),擁有天生的血緣關系,“親”就是必然的嗎?不!親子關系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專心經(jīng)營。
調(diào)查顯示,中國的父母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經(jīng) 驗
快樂陪伴 成全孩子的夢想
全國十佳心理老師吳文君所著《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記錄了她17年陪伴女兒共同成長日記。
幼年時,女兒冉鑫安曾說,“長大了,想去美國的農(nóng)場曬太陽”。爸爸媽媽沒有嘲笑她,反而鼓勵她好好學英語,關注動植物,做個“農(nóng)場主”。從此,她對綠色環(huán)保事業(yè)充滿了熱情。小學到初二前,鑫安的學習成績一直平平;高二時,她成了學校環(huán)保社團“根與芽”的社長。她帶著社員們?nèi)ッ總€班級收集廢紙,然后與收廢品的小攤主討價還價。把賣廢品的錢換成各種蔬菜花草的種子,種植在校園里。
后來,鑫安以全額獎學金進入世界聯(lián)合學院。“回憶起參加世界聯(lián)合書院面試的過程,鑫安用‘享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吳文君介紹說,“面試形式是大家圍在一起聊,話題是即興的,全英文表述。她聊社團,聊綠色環(huán)保,聊服務生命,再從生命聊到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談老子和孔子,天人合一。這些都是她做過或正在做的、感興趣的東西。”
因為工作的關系,吳文君不能時常陪在女兒身邊,但是,她堅持每晚和女兒通話。
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質(zhì)量高下。一分鐘的快樂陪伴,遠勝一天勉強的相守。
現(xiàn) 狀
陪多陪少都沒陪對
深圳市寶安區(qū)較早前組織了一項“關于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與現(xiàn)狀分析的調(diào)查問卷”,來自1000份抽樣學生有效問卷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的調(diào)查對象與父親關系淡漠,15.8%的調(diào)查對象與母親關系淡漠;21.5%的調(diào)查對象感受不到父親學習上的關心;32.3%的父親對孩子學習幫助不夠。而在全面發(fā)展、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中,90%以上的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生活的關心,80%以上的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存在情感親疏、生活關心、學習支持等多方面的差異。如:
“我很忙”。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于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后”父母將撫養(yǎng)、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么教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只是“陪” 在孩子身邊,并沒有用心去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zhì)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親子陪伴的關鍵詞包括互動、尊重、對話和理解。
策 略
不同成長期, 不一樣的陪伴
親子陪伴缺失,是否可以“補課”?父母究竟該如何陪伴孩子呢?
學齡前
找一個游戲,親子共同娛樂;帶一些稚氣,親子悄悄對話;揣一顆童心,親子共同閱讀。這些,都不失為兒童期高質(zhì)量的陪伴方式。
不過,需要注意,男孩和女孩的陪伴不同(詳見下圖)。
童年期
以自我為中心是現(xiàn)在小學生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小細節(jié),學做人,悅納自己,善待他人,是這個階段的陪伴重點。
不搞特殊化。不因孩子年齡小就給予特別優(yōu)待,如,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小家務學著做,等等。讓孩子認識到:我只是普通的一分子,沒有“靠山”。
允許自由度。給孩子的行為提3條“簡單”的要求:沒危險;不妨礙他人;有可行性。在這3條原則下,允許孩子自由言行。一旦觸犯了3條原則之一,家長就要心“狠”一點,絕不遷就。
引導交朋友。一方面,要教會孩子與同學交朋友,接納他人,關心他人,學會與同學團結(jié)友好地相處;另一方面,幫助孩子融入集體,認識集體規(guī)則,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第三,引導孩子“走遍天下書為友”,愛閱讀的孩子,學習和行為都不會很差。
青春期
父母如能讓孩子信任,并且注意教育方法,就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度過逆反期。不妨這樣做:
給時間。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問題時,不要急于做出判斷或下結(jié)論,而是給孩子時間,允許其解釋說明。同時,適當提供參考意見,讓孩子自己選擇。
給面子。為給孩子保全面子,可用沉默喚醒孩子的自我反思;批評建議選擇私聊,點到為止;表揚和獎勵不妨在公開場合進行,這樣會使激勵效果倍增。
給空間。父母對孩子的不足或過錯要理解寬容,多換位思考。交流不便時,可寫封信放在孩子的書桌上,或者買本青春期心理輔導的書放在孩子床頭。給孩子思考、活動的自主空間,讓孩子學習理解、尊重、承擔以及自我約束。
提 醒
陪伴應重質(zhì)
忙這忙那,你可否想到,多少次深夜回家,孩子已經(jīng)睡去?多少次早上出門,孩子還在夢中?多少次答應陪孩子玩,卻一再食言?現(xiàn)實中,留守不是農(nóng)村孩子的“專利”。因為“失陪”,不懂愛,孩子辱罵父母甚至于虐待父母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才會真切的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窮爸爸、富爸爸》一書里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除了有時間陪,還要注意“隱性失陪”和“心靈陪伴”。
公式 隱性失陪:特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xiàn):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
公式 心靈陪伴:建立以感情緊密聯(lián)結(jié)為基礎的良好關系。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系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支 招
“特別時段” 溫馨陪伴
起床前的“山林時間”
樂樂媽媽在早晨起床前會有一系列的“儀式”:清新空氣、音樂、擁抱和問候,如山林般美好。
做法是:
賴床一段時間。醒來后,給孩子15分鐘等待。
營造一個環(huán)境。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打開音樂,讓孩子自然醒來。
送上一句問候。當孩子睜開眼睛時送上快樂的問候:寶貝,早上好!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和親吻。
畫出一幅好夢。問問孩子睡得好嗎,做了什么夢沒有。給孩子紙筆把夢畫下來,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夢。透過孩子畫的夢,媽媽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做一些引導。
回家后的 “沙灘時間”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松和調(diào)整。每個人在進入房間時,都希望自己是受到歡迎的,因此,這段時間就應該像沙灘那樣松松軟軟,令人舒適自在。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放松一下。尤其是出差后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也許很想先沖個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這會兒問東問西、索要禮物。
所以,和孩子約定,為每個從外面趕回家的人留一段松松軟軟的“沙灘時間”吧——
伸出你的雙手。送上熱情的歡迎,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雙拖鞋或一杯熱茶。
留出他的自由。讓他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
對峙時的“太空時間”
“太空時間”利用的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在這段時間里,首先,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然后,家長和孩子就像坐火箭去太空一樣,毫無拘束地說說彼此的心里話。
在“太空時間”里,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三不三要”規(guī)則:不說氣話、不翻老帳、不發(fā)脾氣。坦誠地說出內(nèi)心的情感需要,說感恩對方的話,說一起做過的開心事。
這個時間魔法在挽救危機關系時很有效,夫妻之間也可以使用。
閱讀上一篇:中考家長影響孩子的15個細節(jié)
閱讀下一篇:英孚(EF)國際游學的德國慕尼黑游學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