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城為官,買下了海波巷的一處宅院,將書齋命名“岸堂”。“海波巷里紅塵少,一架藤蘿是岸堂。”經過多年的生活積累和創(chuàng)作準備,孔尚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本的創(chuàng)作。北京是元雜劇的發(fā)祥地,發(fā)展到明清傳奇,戲劇活動在京城已十分活躍。在這種良好的大環(huán)境中,孔尚任借鑒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十多年的艱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名劇《桃花扇》?!短一ㄉ取吠ㄟ^江南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士侯朝宗的愛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咨腥卧凇短一ㄉ刃∫分?,直抒胸臆:“不獨使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邀集了名士摯友18人在岸堂相聚,酒席宴前,讓伶人清唱《桃花扇》新曲,眾友人無不稱快,忘乎所以。“詞人滿把拋紅豆,扇影燈花鬧一宵。”此后,《桃花扇》又在菜市口胡同的碧山堂大戲臺,由著名昆曲班社連演數場,一時轟動京城。這一動靜,很快傳入宮內,康熙皇帝聞訊索閱了《桃花扇》稿本。因《桃花扇》頌揚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滿族大臣們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借故罷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
三百多年來,《桃花扇》曾被多個劇種上演。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歐陽予倩將《桃花扇》改為話劇,廣泛上演,鼓舞了人民群眾愛國抗日的斗志。解放后,中央實驗話劇院幾度將《桃花扇》搬上舞臺,在國內外演出。著名導演謝晉曾將《桃花扇》搬上銀幕。上海電視臺也曾將《桃花扇》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李香君》。海柏胡同里的孔尚任“岸堂”,現已難尋舊跡,但在這里誕生的《桃花扇》,已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唐人筆記中的童話"灰姑娘"
閱讀下一篇:文書符號"押"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