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書法能夠使孩子靜心養(yǎng)氣,有益于身體健康
國學夏令營導師認為孩子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主要是動手,尤其是訓練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達到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這些動作靠大腦指揮,經(jīng)常有規(guī)律的訓練,有益于大腦的生長發(fā)育。小學生正是大腦發(fā)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練習書法對于促進孩子大腦生長發(fā)育、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智商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練字時,人體的指、腕、肘、肩、臂等都隨著筆畫的書寫有節(jié)奏的運動,各種器官都得到相應的鍛煉,雖從外觀上看不出有多大的運動量,其實卻如八卦、太極、形意拳一般,寓動于靜,剛柔相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氣功 ”。書寫時,可以調(diào)理經(jīng)絡,勻暢呼吸,最后達到心手相應,以于身體健康。再次,練習書法可以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緒,使其安靜下來。
若每日有一小時之練習,即有一小時之怡靜,只有緊張而無怡靜,只有疲勞而無寧息,勢必有害健康…… 信筆揮毫,不必求其成為名家,成為美術品,而為調(diào)節(jié)生活,寧靜精神,又其功用之一也。要把孩子從浮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使其能夠靜下心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書法?,F(xiàn)在還有一說法,練習書法也是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良方。
二、學習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從最初文字的形成,到書法藝術的日臻完善,國學夏令營導師提示有著源遠流長的發(fā)展史,在這悠久的語言文字長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現(xiàn)了許多書體不同、風格迥異、品學兼優(yōu)的大書法家,無論是他們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還是他們做人的準則,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如王羲之學書使池水盡墨,隋僧智勇學術頹筆如冢、唐懷素無紙用芭蕉葉作書,顏真卿為官剛正不阿、寧死不降的高貴品格…….這些千古流傳的事跡,對培育孩子的品德、毅力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孩子在學書的過程中,更學會了做人。
漢字也是一種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文字更是一種凝聚力。因為每一個漢字都積淀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睿智與精髓,更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教孩子寫漢字,就是讓他們了解體驗民族文化,體驗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
三、學習書法,可以豐富學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好書法,必須以豐富的學識為基礎,清代書家楊守敬認為,學術除品高以外,“一要學富,胸羅萬千,書卷之氣,自然益于行間”由學書而悟到讀書更重要,這是提高孩子文化素質(zhì)的第二收獲——使孩子愛學習。
四、學習書法可以陶冶性情,鍛煉意志。
書法藝術,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些精辟之論,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學問都須日積月累,切不可一曝十寒。因此,學習書法并無捷徑可走,只有從一點一滴學起,由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多臨摹,多創(chuàng)作廣取博收,拓寬視野,記之于心,熟之于手,達到心手相應,創(chuàng)作忘我方為佳界。
五、學習書法有益于發(fā)展孩子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因為書法藝術的生命在于個性,這一領域向來都有接納各種美的雅量。在學習欣賞別人、接納別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時,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取長補短來滋長自己心中的美,取得精神上的愉悅。其次,書法推崇創(chuàng)新,追求個性。臨摹古人的書法,是為了在大腦中積累大量豐富的材料,為今后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因而,書法教學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從模仿走向創(chuàng)新的過程。
六、學習書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zhì)。
國學夏令營輔導老師認為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抽象了天地萬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賢之理,孩子學習書法,有凈化心靈、驅逐邪俗之氣、提高審美素質(zhì)的作用。人們在欣賞書法的同時,對于書法的美,或沉雄、豪勁,或清麗、和婉,或端莊、厚重,或高逸、幽雅,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情為所滲透,人格為所感染,心緒為所改變,嗜好為之提高,漸漸的將審美水平提高,然而小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有如此感受,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他們按正確的筆順去寫,力求將字寫得正確、規(guī)范、整潔、美觀,進而逐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最后用美去感染他們,激發(fā)他們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茶道文化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閱讀下一篇:國學夏令營帶您了解國學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