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5日夜接到一二九師關于“八路軍總部遭敵襲擊,北方局和總部人員分路突圍,總部電臺中斷,情況不明”的報告后,毛澤東、朱德焦慮不安,徹夜難眠。27日,毛澤東、朱德再次接到一二九師的報告:彭德懷率部由石灰窯向西北方向突圍,左權突圍中陣亡,羅瑞卿、楊立三向黑龍洞方向突圍后,再次與敵遭遇。”
【日軍精心策劃“C號行動”,目標直指八路軍總部】
1942年春,侵華日軍按照慣例對華北的各主要抗日根據地展開“掃蕩”。根據日軍華北方面軍年度作戰(zhàn)計劃,駐山西的日軍第一軍司令官巖松義雄和他的幕僚們制定出一個所謂“晉冀豫邊區(qū)肅正作戰(zhàn)計劃”,即“C號行動”,目標直指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師部等統率機關,以及位居遼縣、黎城之間的黃崖洞兵工廠。
為確保“C號行動”的成功,日軍華北方面軍自4月開始便相繼對冀東、北岳和冀南地區(qū)展開“掃蕩”,繼而又于5月初出動5萬余兵力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展開了“鐵壁合圍”和拉網式“大掃蕩”,實則是聲東擊西。日軍這次特別挑選受過專門特務訓練、具有豐富特務活動經驗的士兵組成“特別挺進殺人隊”,對外稱“挺身隊”。其任務是專門刺殺彭德懷、左權、羅瑞卿(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主任)、劉伯承(一二九師師長)、鄧小平(一二九師政委)等八路軍高級將領,搗毀八路軍統率機關。在日軍對太行區(qū)進行“掃蕩”之前,其“挺身隊”或身著便衣,或化裝成八路軍模樣,夜行晝伏,已先于主力潛入抗日根據地內。
就在彭德懷與左權全神貫注于冀中戰(zhàn)局發(fā)展的時候,巖松義雄乘機向太行區(qū)不動聲色地打出了陰險的“連環(huán)拳”。5月14日,日軍第一軍三十六師團主力及第六十九師團一部共7000余人,在飛機的配合下突然“掃蕩”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所在的太岳抗日根據地。緊接著,巖松義雄又秘密從各地抽調兵力包圍太行區(qū)。面對大舉“掃蕩”的日軍,彭德懷和左權要求八路軍總部及北方局各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加強警戒,作了反“掃蕩”的戰(zhàn)斗準備。
【左權犧牲,彭德懷悲痛之余決定“搭臺”再干】
針對日軍的作戰(zhàn)企圖,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彭德懷和左權果斷決定:跳出日軍的合擊圈,向東轉移,必要時可轉入“敵后之敵后”的冀西一帶。
日軍發(fā)現八路軍分路突圍的意圖后,便急速收縮包圍圈,并用更加猛烈的炮火向突圍隊伍進行轟擊。日軍的飛機也在不停地向突圍隊伍投彈、掃射。為了八路軍總部的安全,左權令作戰(zhàn)科科長王政柱陪同彭德懷在警衛(wèi)連的掩護下先行向北突圍,由他來殿后指揮機關人員的突圍。下午5時左右,左權帶領突圍隊伍來到十字坡西北的山埡口。這是日軍組織的最后一道火力封鎖線,沖出這個埡口就等于勝利了。
為了確保安全,左權要求跟在他后面的突圍人員全都臥倒,等他走過山崗沒事后,其他人員再行通過。然而,誰也未曾想到,就在左權即將翻過山崗進入安全地帶的時候,幾發(fā)罪惡的炮彈襲來。硝煙散去,左權倒在了十字坡上,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一代抗日名將,就此走完了他37年短暫而光輝的人生歷程。
在日軍的這次大“掃蕩”中,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除左權壯烈犧牲外,總部司令部通信科科長海鳳閣、野戰(zhàn)政治部組織部科長李文楷、鋤奸部科長李月波,北方局調查研究室主任張衡宇,新華社華北分社社長何云等,也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另外,北方局秘書長張友清,總部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謝翰文、軍工部政委孫開楚等人在突圍中被俘。
自5月25日夜接到一二九師關于“八路軍總部遭敵襲擊,北方局和總部人員分路突圍,總部電臺中斷,情況不明”的報告后,毛澤東、朱德焦慮不安,徹夜難眠。27日,毛澤東、朱德再次接到一二九師的報告:彭德懷率部由石灰窯向西北方向突圍,左權突圍中陣亡,羅瑞卿、楊立三向黑龍洞方向突圍后,再次與敵遭遇。”
看完電報后,毛、朱兩人相對無語。他們?yōu)辄h失去左權這樣年輕而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感到莫大的悲痛,同時也為羅瑞卿、楊立三等人的安全擔心。所幸彭德懷已經突圍,八路軍總部也就一定還在戰(zhàn)斗。毛澤東提筆起草了一封給劉伯承、鄧小平并轉彭德懷的電報:“悉總部被襲,左權陣亡,殊深哀悼。瑞卿、立三已否脫險?甚念。目前總部電臺已全部損壞,建議總部暫隨一二九師行動。”
再說羅瑞卿、楊立三率部于5月25日突圍后,又四次遭到日軍的合擊,機關人員也有一定的傷亡,好在兩人最后安全脫險。彭德懷得知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馬上電告其歸隊。他在6月15日給中共中央書記處的電報中,將這一情況也作了報告。
毛澤東、朱德等人在獲悉華北前方戰(zhàn)況,彭德懷準備“搭臺”再干的建議后,當即對華北敵后抗戰(zhàn)的嚴峻形勢作了全面分析,特別是此次八路軍總部被襲,左權陣亡,教訓十分深刻。中共中央書記處經過反復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并致電彭德懷:為了確保安全,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fā)生,八路軍總部最好由晉東南遷至晉西北。
【權衡利弊,彭德懷等決心繼續(xù)留駐太行】
收到電報后,彭德懷陷入了沉思。中央鄭重地提出八路軍總部轉移至晉西北,又鄭重地征求他的意見,彭德懷不能不認真地考慮。
經過反復通盤考慮,7月16日,彭德懷以個人名義向毛澤東發(fā)去了一封電報,詳細陳述了他對于八路軍總部轉移一事的意見。為了進一步闡述對八路軍總部走留一事的意見,同時也是為了給中共中央的決策提供參考。7月21日,彭德懷與羅瑞卿及北方局組織部長劉錫五聯名致電毛澤東并轉中共中央軍委、中共中央及楊尚昆,對總部的行動提出兩種方案:
甲:倘僅為保護機關與干部之安全,則總部仍留駐太行山為宜,其理由已見16日彭電?,F機關已縮小,行動轉移較便利,太行山回旋地區(qū)較大,安全問題已加注意,總部、北方局經營太行區(qū)事務數年,一時亦不易回延安,在西移中尤有阻滯政治影響之必要。
乙:倘另有原因,總部非西移不可時,則總部以回延安為宜,北方局即可撤銷,由中央直接指導幾個分局的工作。
毛澤東等人在認真研究了彭德懷等人的意見后,于8月1日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同意彭德懷等人提出的八路軍總部及北方局留在太行地區(qū)的建議,由彭德懷代理北方局書記,鄧小平任太行分局書記。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向八路軍各大戰(zhàn)略區(qū)負責人發(fā)出通令,正式任命滕代遠為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
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成立,統一領導太行、太岳、冀南、晉豫(中條山)四個抗日根據地區(qū)黨委。
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努力,彭德懷等人便將統籌華北敵后抗戰(zhàn)全局的“臺”再次完整地搭了起來。此后,八路軍總部繼續(xù)戰(zhàn)斗在太行山地區(qū)。朱德、彭德懷等人則通過這個“臺”繼續(xù)指揮八路軍在敵后的抗戰(zhàn),一直到1945年全國抗戰(zhàn)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