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守敵是日本第五十六師團的一一三聯(lián)隊及另一個混合大隊,炮兵大隊,共4600多人。那里的據(jù)點主要有松山、大埡口、滾龍坡、馬鹿塘、鷹蹲山、竹子坡和臘勐一帶各陣地。中國遠征軍配屬有美國陳納德第十四航空隊,攻克了松山,殲敵3000多人,我軍陣亡將士7600人,真可謂血戰(zhàn)松山。血戰(zhàn)松山,戰(zhàn)斗不計其數(shù),較為有規(guī)模和較為悲壯的有10次,即稱為十戰(zhàn)松山。
?。ㄒ唬?一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6月4日-7月1日。
指揮:第七十一軍軍長鐘彬。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七十一軍新二十八師附第五軍山炮營第八連;美軍第十四航空隊。
目標:主攻松山外圍陣地。
6月4日,6時40分新二十八師師長劉又軍下令:“八十二團之第三營為右第一線,展開于沙子坡一帶;八十二團之第一營,展開于小董翁及六OO高地;八十二團之第二營為預(yù)備隊,位置連場;第五軍山炮營之第八連,在連場東北端占領(lǐng)陣地,保持于左翼,協(xié)同東岸炮十團向臘勐攻擊。”
戰(zhàn)斗連續(xù)激烈進行,長達1月之久。
此役,斃敵596人。中國遠征軍官佐傷108人,亡50人,戰(zhàn)士傷736人,亡805人,失蹤30多人。中國遠征軍占領(lǐng)了臘勐、竹子坡、鷹蹲山及其他外圍陣地。
(二) 二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7月2-5日。
指揮: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目標:攻松山“子”高地。
1944年7月2日,長官部電令:八十二師二四六團即日渡江接替新二十八師及新三十九師之一一七團任務(wù),一一七團于交替后歸建;七十一軍主力調(diào)離松山,參加主攻龍陵的戰(zhàn)斗。主攻松山的任務(wù)由第八軍接替。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八軍先后使用八十二師共6個步兵團、1個步兵營、1個重炮兵團、4個炮兵營、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飛機15架。
此役,中國遠征軍傷亡較重,第一O三師特務(wù)連、工兵傷亡殆盡,步兵營幸存無幾。
?。ㄈ?三戰(zhàn)龍陵
時間:1944年7月7日。
指揮:第八軍八十二師師長王伯勛。
目標:攻打“子”高地和滾龍坡。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八軍八十二師;第七十一軍山炮連;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飛機9架;第八軍一O三師三O七團渡江增援。
軍長何紹周將松山山峰命名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將滾龍坡山峰命名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將黃土坡命名為:一、二、三、四、五、六。
7月7日晨,八十二師師長伯勛下達作戰(zhàn)命令:二四五團三營鉗敵于黃土坡,榮三團指揮榮二團三營攻“子”高地;二四六團一部攻大埡口、紅木樹,炮兵主力攻滾龍坡及松山陣地;主力攻甲、乙、丙、丁、戊5個高地。17時開始,利用暗夜優(yōu)勢進行反攻。然陣地得而復(fù)入敵手,中國遠征軍退于原駐地。
(四) 四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7月9-12日。
指揮:第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
目標:消除塹壕端末作業(yè)。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八軍八十二師;美軍第十四航空隊。
各團戰(zhàn)斗任務(wù):二四五團三營為右,在馬鹿塘迂回攻擊;榮三團、榮二團三營、軍工兵營為左,攻松山“子”高地;二四六團配屬噴火器二班為中隊,于7月11日拂曉攻大埡口及滾龍坡之敵;三O七團、五軍山炮八連、軍戰(zhàn)防炮三連一排、八十二師工兵排、噴火器四排攻滾龍坡“乙”、“丙”、“丁”3個高地;七十一軍炮兵二營、山炮一連、五軍山炮八連一部攻滾龍坡,一部攻松山;三O七團一營為預(yù)備隊,駐臘勐街。
此役,士兵犧牲一營半。敵軍逆襲,我軍退回原陣地。
(五) 五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7月13-28日。
指揮: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目標:收復(fù)滾龍坡“丙”、“丁”、“寅”高地。
各團戰(zhàn)斗任務(wù):榮三團、榮二團三營破壞松山“子”高地;二四六團切斷大埡口與滾龍坡之間聯(lián)絡(luò);三O七團突擊“乙”、“丙”、“丁”高地;二四五團鉗制松山、黃土坡之敵;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進行空中掩護。
7月20日,炮兵開始炮擊;7月22日,步兵開始攻擊;7月23~24日,主攻“丙”、“丁”、“寅”高地。7月25日,中央隊與敵遭遇。軍部駐竹子坡五六OO高地。
此役,我軍陣亡5個營兵力。戰(zhàn)果是奪得了“丙”、“丁”、“寅”高地,切斷了滾龍坡與大埡口交通網(wǎng)絡(luò)。
(六) 六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7月25日-8月9日。
指揮:八十二師師長王伯勛。
目標:攻戰(zhàn)滾龍坡。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八軍八十二師;美軍第十四航空隊。
此役十分激烈。日軍死亡70多人,內(nèi)有少準尉3人。滾龍坡被我軍全部收復(fù)。
?。ㄆ撸?七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8月3~6日。
指揮: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目標:主攻松山“子”高地。
戰(zhàn)術(shù):掘坑道顛覆爆破“子”高地敵堡作業(yè)。
8月3日,軍長何紹周召集副軍長李彌,參謀長梁筱齋,榮譽一師師長汪波,八十二師師長王伯勛,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一O三師師長熊綬春、副師長郭惠蒼研究戰(zhàn)術(shù),決定用TNT炸藥爆破敵堡。
任務(wù):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率榮三團、榮二團三營、軍工兵營、二四六團一營、一O三師三O八團、三O七團進行地道挖掘;山炮營進行炮擊掩護;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進行空中掩護。日軍飛機9架運送物資。
此役,我軍傷亡慘重,二四六團一營營長謝夢熊陣亡;二營陣亡過半;二四六團傷亡殆盡;榮二團三營幸存無幾。
-
?。ò耍?八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8月7-22日。
指揮: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目標:坑道摧毀“東方馬其諾”。
各團任務(wù):榮三團、軍兵營繼續(xù)在“子”高地下挖掘地道;三O七團、二四五團三營封鎖松山附近;榮二團三營準備攻擊;一O三師三O八團占“未”高地。
8月19日,榮三團報稱:“對‘子’高地之坑道作業(yè)及裝填炸藥均可以8月19日午夜完工”。即將3噸TNT炸藥共120箱分別裝于“子”高地日軍地堡下面。
8月20日9時15分,何紹周軍長下令:“起爆。”榮三團立即點爆,并撤出爆破圈外。頓時,松山山搖地動,濃煙直沖云霄,70多名日軍隨著濃煙飛上了天空。
此役,日軍的“東方馬其諾”被摧毀;我二四五團官兵傷亡殆盡,榮三團三營營長陣亡,官兵傷亡殆盡,榮三團全團幸存50多人。此時的松山,碧血如流水,尸骨堆成山,魂魄若云霧。但愿:忠魂升上重九霄,忠骨伴隨青松不老;碧血千秋!
?。ň牛?九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8月24日-9月1日。
指揮:第八軍一O三師師長熊綬春。
目標:掃清松山殘敵,收復(fù)黃土坡。
中國遠征軍主力:一O三師。一O三師三O九團剛從祥云增援,任務(wù)是從“子”高地北側(cè)攻擊;三O七和三O八兩個團于“未”高地攻擊;二四五團攻擊“辰”、“午”兩高地;榮二團三營攻“辰”高地;榮三團守已占領(lǐng)的“子”高地,此任務(wù)后移交三O九團。此役,美軍第十四航空隊派出9架飛機援戰(zhàn)。我軍官兵傷亡200多人。
(十) 十戰(zhàn)松山
時間:1944年9月2-7日。
指揮: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目標:攻克黃土坡,光復(fù)松山。
中國遠征軍主力:一O三師;山炮四連、五連;第八軍預(yù)備隊;美軍第十四航空隊。
9月2日13時,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電命第八軍:“松山殘余之敵為數(shù)甚少,目前全局成敗,轉(zhuǎn)折點全在松山。限該軍于本日將松山及大寨之敵全部肅清,不得籍口先后及顧慮任何犧牲。”
對此,何紹周軍長作了嚴密的戰(zhàn)略部署:
1、榮三團配屬榮二團之第三營,移至三O九團之右,于9月2日拂曉攻擊黃土坡第一號、第二號高地。
2、三O九團以全力攻占第三號高地。
3、二四五團接替守備“寅”、第四號、第五號高地。
4、三O八團以主力肅清大寨之殘敵,以一部協(xié)力三O七團之攻擊。
5、三O七團配屬二四六團編成加強連,攻占黃家水井后向馬鹿塘進擊。
6、軍搜索營及特務(wù)營各一連,推進松山,為預(yù)備隊。
9月3日攻占大寨;4日攻占一、二號高地;5日攻占三號高地;6日繼續(xù)攻占三、四號高地;7日猛攻三號高地。
9月7日13時,一O三師所有兵力歸三O七團團長程鵬指揮,在馬鹿塘與日軍進行肉搏戰(zhàn);14時,榮三團、二四五團從北面、東面合圍;16時,日軍在肉搏戰(zhàn)中被全殲。一一三聯(lián)隊臘勐守備隊司令官金光惠次郎剖腹自殺。松山光復(fù)。
龍陵抗戰(zhàn),日軍頑固,雨多糧少,萬分艱辛。1944年9月25日,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致何應(yīng)欽密電中這樣說:“職所指揮各部,自作戰(zhàn)以來截至9月21日止,計傷亡官佐一千三百四十三員,士兵一萬名。每次作戰(zhàn)補給之艱、傷亡之重,實為抗戰(zhàn)八年來所僅見。”
在松山抗日勝利紀念碑上,蔣介石悲痛地挽道:“青山有幸埋忠骨,一抔黃土祭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