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在孩子們的國學教育過程里,我們一般從最簡單的內(nèi)容開始,其中,這些內(nèi)容中《弟子規(guī)》是最值得孩子們學習的,那么,對于《弟子規(guī)》,它的由來大家清楚嗎?下面,就讓孔子禮儀文化國學夏令營一起探究下弟子規(guī)的名稱由來吧。
《弟子規(guī)》這本書只次于《三字經(jīng)》,原名《訓蒙文》[6]存在,原有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詳細講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遵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后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好讀物。
祖宗雖遙祭祀不能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廢經(jīng)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蛻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基本著手。圖挽犯法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為枝末,認枝末為基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制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云: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jīng)典,以培養(yǎng)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閱讀上一篇:孩子學國學的好處
閱讀下一篇:孔子禮儀文化學校內(nèi)的仁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