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2013國學夏令營: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有多深?看看中國人的名字就知道啦。你的名字取自儒家哪部經(jīng)典?……
傳統(tǒng)文化流派中,哪家對中國人的影響最深廣?無疑是儒家。有一證明方法,簡單,直觀,且可靠,即考察一下中國人的名字與儒典的聯(lián)系。試考之。
取自《論語》的名字,如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取自《論語·里仁》“訥于言而敏于行”。李宗仁,字德鄰,取自《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抗日名將孫立人,現(xiàn)代史學家孫達人,取自《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古建筑學家陳從周,取自《論語·八佾》“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數(shù)學家陳省身,取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取自《詩經(jīng)》的名字,如秦邦憲,即博古,取自《詩經(jīng)·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張聞天,取自《詩經(jīng)·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革命家馮白駒,理論家邢賁思,取自《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胡喬木和夫人谷羽,取自《詩經(jīng)·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中組部副部長陳野蘋,科學家屠呦呦,取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錢其琛,取自《詩經(jīng)·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取自《易經(jīng)》的名字,如駱賓王,取自《易經(jīng)·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茶圣陸羽,字鴻漸,取自《易經(jīng)·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國軍將領陳誠,字辭修,取自《易經(jīng)·乾卦》:“修辭立其誠,可以居業(yè)也。”軍事家蔣百里,字方震,取自《易經(jīng)·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取何名字,實為人們的一種文化選擇,故可考見各種文化的影響力。以上諸例,可證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儒外諸家,外來文化,也對中國人取名風習有影響,如莊夢蝶、林秋水取自《莊子》,馬約翰、周方舟取自《圣經(jīng)》等。但都遠弱于儒典影響力。這足可說明一般民眾最看重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占據(jù)了中國人意識的主要地盤。批林批孔時,有激進分子欲與儒家劃清界線,竟妄改父母給自己取的儒化嘉名,但很快便懊悔不已。
儒家文化具有強勢影響力并非偶然。“獨尊儒術”固然重要,儒家文化的自身魅力更重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具有何等的感召力、凝聚力。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糟粕,“三綱”反平等自由,“禮教殺人”反人性,都是糟粕。國人從儒典中取名,大多還是取自其精華部分,或思想,或文辭。這樣的文化選擇是明智的。
閱讀上一篇:國學故事:宋微宗制大晟黃鐘
閱讀下一篇:奉茶之禮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