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考臨近的時候,如何調整學習方法比較好呢?浙江大學夏令營認為其實中考臨近的時候,家長和同學都不壓太緊張,首先要做的就是心理有數(shù)。
很多同學做不到知彼知己,往往會陷進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中。知彼,要仔細分析考試說明和中考試卷,起碼做三套往年的中考卷子,從中把握好中考的內容、分布、出題方式、難易程度及采分點;知己,則要分析自己的關鍵考試卷子,尤其是按標準時間做的去年中考的試卷,通過標準答案找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是由于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導致的,還是因為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問題,或考試心理狀態(tài)不佳導致的。
做好時間的分配,保證充分的休息,如果連休息都沒做好,必然會影響考試的成績的。
好的計劃能使你做到每天的學習心中有數(shù)、張弛有度,不搞疲勞戰(zhàn)。許多同學的計劃簡單,往往形同虛設。做計劃時一定要做時間總量和學習內容總量的分析,然后根據(jù)自身對各學科掌握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內容一定要具體到何時、多少頁,具有可實施性。每周末要留出三個小時空余學習時間,以用來調整當周學習計劃,保證當周計劃的完成。那些無計劃、每天起早貪黑搞疲勞戰(zhàn)的同學,往往會事倍功半。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保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了解命題走向,復習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語文雖然具有知識點多、內容較散、不好復習的特點,但從我市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看,試題結構、命題內容、題型、題量是基本穩(wěn)定的。試題主要分四大塊:一是知識積累及運用;二是口語交際及綜合探究;三是閱讀理解及分析,包括一篇課內古文閱讀和三篇課外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等);四是寫作表達,關注自我、關注人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是作文的主要話題,二選一的作文命題形式給考生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了解了中考語文命題的走向,考生們就要認真梳理中考語文的知識結構、抓基礎、抓重點……在復習過程中,要及時分析、調整、查缺補漏、對癥下藥,才能使復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明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由于中考語文復習時間緊迫,復習知識點多,只有制定好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復習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才能做到忙而不亂。中考復習大體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回歸教材,夯實基礎。分冊過一遍,側重梳理現(xiàn)代文字詞、《課程標準》范圍內古詩文及名著導讀;第二步,專項復習。按照試卷結構,將知識點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并強化訓練;第三步綜合復習,總結檢測,查缺補漏。在前兩輪復習的基礎上,結合最新考試信息,做一定量的相關試題,以檢驗自己的復習效果,增加實踐經(jīng)驗。
掌握技巧,規(guī)范答題。
雖說語言是靈動的藝術,但這并不意味著答題沒有技巧和規(guī)范。實踐證明,掌握了技巧,規(guī)范答題的考生要比那些自由發(fā)揮的考生更容易取得高分。
以記敘文閱讀為例,記敘文的考查中,一般會考查“分析句子在結構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的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文首的句子,其作用是總領全文(設置懸念);文中的句子,其作用是承上啟下;文末的句子,其作用是點明中心,升華主題,照應開頭。如果是考查修辭手法,那就可以結合修辭具體來談其作用。
記敘文中的人稱問題一般考查的形式是:本文采用了第()人稱,好處是什么?像這樣的題,也不能信馬由韁自由發(fā)揮,它的答案基本也是規(guī)范的。文章采用的第一人稱,真實可信,便于直抒胸臆;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稱,親切自然,便于溝通交流;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稱,自由客觀,不受時空限制。
再比如說明文中關于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考查,一般會出題“某個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模式來作答:“答:(1)不能刪去;(2)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用了以后有什么樣的效果;(4)刪了改變了原意,不符合實際,所以不能刪去。
說明文考查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題:某一句話中的“這”指代的是什么內容?像這樣的題,考查的是學生結合語境把握詞語含義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文中的“這”指代的內容都會在“這”這一句話的前面。
訓練自身良好的考試心理。
有些考生由于過分緊張,常產(chǎn)生一些不良情緒,導致考場發(fā)揮失常。所以,考生要從實戰(zhàn)的角度出發(fā),有計劃、有策略地進行心理訓練,鍛煉個人意志的堅韌性,培養(yǎng)情緒的穩(wěn)定性,增強自我調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