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現(xiàn)在又見一種新問題,那就是現(xiàn)在的新一代的父母觀念不同了,來
小學生夏令營活動會認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主權,如果孩子會喜歡就學,不喜歡也就不學,那么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這其實是需要人引導學習的,這個是在后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那么學才藝該不該逼寶寶堅持,要有執(zhí)著也是教育目的
來說下學鋼琴打了昂貴水漂
一個在3歲的男孩晨晨上幼兒園,從第一天入園就沒有哭鬧,因為他一見到那架發(fā)亮的鋼琴就要爬上去。幾天之后,才能講清楚話的晨晨開始向媽媽要鋼琴;幾個月后晨晨媽熬不住給他買了4000塊錢的雅馬哈電子琴,可以發(fā)出和鋼琴一樣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鈕開始讓晨晨新奇了一陣,但沒過多久,他就把電子琴扔在一邊,繼續(xù)鬧著要鋼琴。
“這是不是明顯的興趣傾向?”晨晨媽很猶豫,“孩子還太小,而且學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賦呢?怎么辦??!”又堅持了幾個月,最后以家庭會議方式決定:出資15000元買一架鋼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對意見,并以不出錢作為抗議,晨晨媽只好動員外婆一起買了鋼琴。
既然買了鋼琴,就不能只拿來按著玩。晨晨媽請了口碑很好的幼兒鋼琴教師,開始對晨晨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最初幾個月,晨晨很快就能彈簡單的曲子,玩的時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著曲子,晨晨媽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長,一年以后,鋼琴已經落滿了灰塵。“他現(xiàn)在更喜歡變形金剛和孫悟空,《西游記》的全套DVD各種版本都要買,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也不厭。”晨晨媽無奈地說。
才藝練到中學漸放棄
這就是新問題的根源所在。鋼琴老師告訴記者,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當看到鍵盤樂器叮叮當當時,內心便充滿了神奇和樂趣表現(xiàn)為隨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中,這并不一定就代表著孩子在樂器方面有較強的天賦。
孩子在學琴中出現(xiàn)的半途而廢現(xiàn)象,多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存在難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樂趣相差甚遠,或者是發(fā)現(xiàn)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彈得好———他的興趣便會急速下降,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放棄當然容易,但也許真的就放棄了一顆好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