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自個的“道”,并不是有愛、有投入就一定有好的成果。心智拓展夏令營小編以為,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相同,都要尊敬規(guī)則、遵從規(guī)則、順勢而為,無論是課外補習仍是對孩子的評價,以至于平時行為習慣、心態(tài)性情的養(yǎng)成,都是相同的道理。
尖子生不是“補”出來的
我教了這么多年書,又當了這么多年校園管理干部,幾乎沒看到哪個學業(yè)突出的孩子是“補”出來的。家長千萬別以為,自個投入了、盡力了,孩子就一定能鶴立雞群,事實上這是極具偶然性的工作。
我并不反對補課,但什么樣的孩子需要課外補習是有前提條件的:其一,學習能力格外強,課本常識無法滿足其需要,校園的教師現已不能指導了;其二,學習艱難,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跟不上校園正常的教育節(jié)奏,必需要額外地修補縫隙、整理常識。除了這一頭一尾,絕大多數學生只要上好校園的課,就足夠吃飽、吃好了,沒有課外再補習的必要。
好多家長看到別的孩子補課就坐不住,堅信只要補了就比沒補好,但事實上,不必要的補課,真有可能把孩子補壞了!過度“進補”的孩子通常會出現兩個問題:
其一,不會思考。“自我思考”是孩子必須的學習過程,在匯文中學的課堂上,老師通常會拋出問題,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機會,然后才是點撥和講解。由于在輔導班上已經學過一些皮毛,有些孩子自認為學會了,不僅不再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主動思考,而且上課聽講也不認真。再加上課余時間疲于奔命,精神、體力消耗太大,上課狀態(tài)和聽課效率都會受影響。久而久之,學習能力和成績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其二,壓力過大。有些家長以為,只有在壓力下,孩子才知道努力、上進。事實上,適當的壓力確實有促進作用,但壓力太大則會適得其反。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孩子,因為學習壓力超過承受范圍,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從厭學發(fā)展到排斥集體,排斥同學和家庭,這與家長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所謂愛有方,學有道。在鋪天蓋地的課外輔導面前,在浩浩蕩蕩的補課大軍面前,家長們一定要明白,尖子生絕對不是“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