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合在美國學生中間,一開始可能不習慣,幾天之后,就會玩兒到一起去了。
以前有個學生在外企工作,經(jīng)常抱怨跟外國同事無法溝通,不是語言不通,而是思維方式不默契。但是孩子不一樣,在還沒有行程固定的思維模式時,和同齡的美國孩子吃住都在一起,會很容易理解美國孩子的思維。這樣的經(jīng)歷,可以幫助孩子在社會中去理解各種思維,包括美國的還有其他國家的。
(二)美國人的教育方式更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如果被理解為崇洋媚外了,那我可要申訴。教育的方式本來沒有直接比較的,畢竟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有所不同。但是我們正在經(jīng)歷美國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快速發(fā)展時期,而且比他們更快。但是有些彎路,我們可以參考以往的成功經(jīng)驗。在課程設計里,認知的過程都設計了任務,老師把學習變成了發(fā)現(xiàn)之旅,學生無時不刻都在思考。認知之后還不算完,還要去實踐,校園里的路人、便利店的店員、書店的管理員、美國同學、同學家長、教授或教師、大學的學生等等都是學生自己要去獨立面對的,固定的話題,共同的合作,學生要在整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暫時告別填鴨式的灌輸,讓大腦和心情都放松一下
其實學習的行程也安排的挺滿的,但是在美國的老師和同學們中間,可能時間會變得慢一點。每項活動并不是急行軍一樣的進行,而是按部就班。壓力盡可能的減到最小,課堂上完不成的任務,老師會鼓勵孩子想辦法用其他方式彌補。晚上仰頭望著純凈的星空,也許想法就會如泉涌。這和坐在教室里或自己家的書桌前完全不同,眼睛可以看到的是更廣闊的角度。愉快的學習過程和愉快的自我認知,待回到書桌前,麻煩就變成“小菜一碟”了。
(四)實際一點,良好的出境信用記錄
只有美國的簽證是要面簽的,下次去留學,可能會因為首次簽證而遭到拒絕。一旦遭拒,可能對以后的再簽產(chǎn)生莫大的影響。從美國夏令營回來之后,學生就擁有了可以向簽證官炫耀的一次良好出境記錄,不僅出境而且得到了學習的證書,大學營的學生還有實習證明。學習記錄冊里還有美國同學的留言,甚至在美國媒體上發(fā)表過文章的證明。
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很強。我們堅信這一點,我熱切的盼望著,中國學生在美國得到認可,不僅僅是成績考的好,而是國際化綜合能力在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