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方式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2-8-7
注重學生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逐步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僅僅注重語言點、知識點的傳授,有意識的進行“文化學習”,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接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而在教與學中兩種文化產(chǎn)生碰撞與融合。
一、 英美及西方風土人情、文化習俗。
學習一種語言,了解對方的習俗,能夠有一種跨文化的理解、包容,打破固有的本土文化的思維習慣,對于實際的交流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我進行一些西方文化禮儀的介紹,學生了解哪些話題有禁忌,哪些話題適宜交流、在什么場合怎樣著裝、在不同的場合怎樣得體表達自己想法。如我引導學生認識單詞 negro 和 black ,結合習慣,要求學生不能稱呼黑人為 negro 而應用 black ,再如了解他們的宗教、節(jié)假日等,在本學期,我利用一些英美節(jié)假日開展一系列活動,在圣誕節(jié)講解節(jié)日由來、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現(xiàn)場模擬,讓學生參與其中,孩子們也非常樂于接受。
二、 英美及西方藝術。
我有意識地給孩子們提供一些英美旋律好、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 ,這些歌曲朗朗上口,學生愛聽也愛學;同時提供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當現(xiàn)代作品如羅伯特 費羅斯特、朗斯頓 休斯。有意識讓孩子了解一些名家、名作,在欣賞和學習中,既獲得了美的享受,也學習到了東西,拓寬了眼界。
三、 流行娛樂。
我教會了孩子們一些流行通用的英美詞匯表達,這是最能引起孩子關注的話題,同時孩子們接受情況也很好。
同時,我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 利用課堂有意識進行文化滲透。
提供英語學習環(huán)境,從教室的布置,到師生日常的用語都營造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時時看到英語、聽到英語、說到英語。
二、 開展情景設置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情景對話能力,強化常用口語,最后進行創(chuàng)新、活化語言。即時提供與語言知識點相適應的文化背景,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聯(lián)系實際、利用書上的材料擴充交際語境,培養(yǎng)學生在正式情景中的口頭交往的能力,如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肯德基讓學生身臨其境。
三、 進行中西文化對比,強化學生認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越是相異就越能構成刺激,也就越有助于認知和識別記憶。比如教“dog”一詞時,我讓學生體會它中西不同含義,孩子們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到西方文化中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在漢語中我們常常賦予它貶義。
四、 與美育結合,提高鑒賞力。
利用音樂、美術等形式激發(fā)兒童思維,讓其感受美,獲得美的享受,培養(yǎng)一定鑒賞力。
閱讀上一篇: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幾種途徑
閱讀下一篇:沒有了
- 聽力口語中外教特訓營 中外教輪番指導,包括聽力特訓、口語特訓、外教口語、聽力口語綜合訓練、短文背誦。滿足學生提高聽力口語的需求。課余時間安排有趣……
- 中外教cs軍事野戰(zhàn)營 從美國引進全新軍事+學習訓練項目,配上新東方卓有成效的學習訓練體系,一定會將孩子培養(yǎng)成智勇雙全的新型人才!外教口語、活學活用……
- 泡泡少兒科學探索營 素質拓展營由經(jīng)驗豐富的少兒老師與戶外拓展教練、舞蹈教師、美術教師共同研發(fā)設計,通過體驗式的立體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