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主旨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5-19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禮源于生活,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生活儀式,最后上升到倫理道德高度。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中國禮儀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認為“禮”之基礎是“親子之愛”,“仁”之核心是“愛人”。將“禮”的自然情感基礎與“仁”的精神內核作了溝通,使社會規(guī)范的外在性與道德主體的內在性相接軌,使禮制的強制性與道德的自覺性有了轉化的可能!岸Y”是“仁”的外化,即“仁”的具體化和政治化。禮要求節(jié)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禮是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表現(xiàn)為一整套制度儀式,有其獨具的文化特色。而統(tǒng)攝這一文化體系的核心則是“仁”之精神!蹲髠鳌 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倍Y與仁都是講人際的關系,禮用以建立人與人間的秩序,仁則尋求人與人間的和諧。從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達到仁的層次。此外,中國禮儀文化還強調禮樂互補。所謂禮樂,并非僅指具體的禮儀典章,更指履行道德與對這一履行的愛好與情趣。因為沒有情感的參與,道德的內化是難以完成的。先秦時期學校教育就開設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課程,以禮、樂為先,實行所謂“樂所以修內,禮所以修外”’的策略!俄f氏詞典》將禮貌定義為“表現(xiàn)于行為中的道德”。正如《樂記》所言:禮是天地之序,樂是天地之和。禮是人與人間秩序的建立,樂是象征人與人間來往的和諧!稘h書。藝文志》言及:“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于樂,兩者相與并行!卑讯Y與樂聯(lián)結起來,治理社會。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 tbmh.com.cn/kongzi/
【糾錯】
閱讀上一篇:中華禮儀的淵源
閱讀下一篇:中國傳統(tǒng)梳頭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