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之天人合一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4-16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儒家思想與企業(yè)文化的關系。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包羅萬象。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儒家將價值觀的問題論述為義與利的關系的問題。儒家非常強調義,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德國波爾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義哲學是與天道哲學相通的,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溝通了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和諧和順應。在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類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彼^“天人合一”有三層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天人相應,或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guī)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是重視人文,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思想,它說明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的關系。
“天人合一”應用于企業(yè)文化建設,主要體現(xiàn)在“取諸社會,還之人群”的企業(yè)經營哲學。它要求把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看作是一個不斷滿足社會正當需求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簡單制造或銷售某種產品的過程。從企業(yè)構想,到商品服務的設計、定價、促銷、分銷的規(guī)劃與實施的全過程,不僅要努力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欲望,并由此獲得利潤,同時還要求整個經營全過程都要與消費者和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確處理企業(yè)自身利益與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全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做到誠信經營,統(tǒng)籌兼顧,求得三者或者多方利益的平衡、統(tǒng)一。
中國的傳統(tǒng)儒商就是這方面的典范,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氣魄。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商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經商的同時還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氣魄,具有大商賈的長遠戰(zhàn)略目標,就如同《商道》指出的“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而北京同仁堂歷代恪守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傳統(tǒng)古訓以及“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更是這方面的典范。
閱讀上一篇:儒家思想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閱讀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