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家文化?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4-19
儒文化的本質(zhì)是它的“心性”哲學,從人的存在引申天理和人事,引申出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完善,引申出國家的倫理秩序和豐功偉績。
孔子禮儀培訓夏令營介紹,儒家文化不像希臘哲學一樣從世界中去尋找終極。世界是我們?nèi)说氖澜纾c我們?nèi)说南忍煨允且恢碌模x開了人的先天感性和理性,世界只是“無”。不管是根本性的物質(zhì)形態(tài),還是微觀的原子和宏觀的宇宙,它們只是我們感性和理性的表象,終極存在也只能是作為本源的“心”。所以說,儒家文化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學說。它不像宗教學說一樣從彼岸的上帝中祈求恩賜。萬物都有普遍性,人也一樣,人的主觀不管怎樣努力,人的意志不管如何超脫,人只能在他本性的范圍內(nèi)活動,先天規(guī)定了他的責任和使命。有的人成功,是他悟到了自己的本性,發(fā)揮了自己的潛能;有的人碌碌無為,是他與自己的本性分離,成了自然體系中的一顆浮塵。儒家文化注重人的性情發(fā)掘,培養(yǎng)人的崇高和偉大。儒家文化是“心性”哲學,這是它精神性的根本一面,它不同于經(jīng)驗知識,來源于實踐的總結(jié)和理性的推理,而是來源于思想的領悟和自我的直覺。儒家文化與實證哲學是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儒家文化也好,希臘哲學也好,宗教學說也好,它們都是對真理的探求,對自我價值的尋找,所以它們是一種形而上的知識,是人的精神升華和境界的提高,是一種“德”的培育。實證哲學是對事物性質(zhì)的確定,是對客觀關(guān)系的認可,所以它們是一種形而下的知識,是對世界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的認識,是一種“功利”的需要。前者回答世界為什么這樣?后者回答世界就是這樣。前者追問世界之根,后者描述世界之實。前者為了價值,為了人格,為了真理;后者為了利益,為了實用,為了權(quán)力。
儒家文化是形而上的知識,是對天理的領悟,是對人格的完善,所以它是不可言說的,也無法傳授的,只有特有的靈魂,在片言只語中引起共鳴,在生存體驗中感悟到它的魅力。如果用理性從字面上去理解,只能產(chǎn)生歪門旁道。詩書是對情操的陶冶,禮義是人格的一種自然流露,三綱是天理的一種社會顯現(xiàn),“存天理,滅人欲”是精神升華的一種途徑,忠孝仁義信是人本真的一種實踐,倫理社會是對世界本來面目的一種揭示。它類似于柏拉圖的“理想國”,顯示了人的一種責任和美德。
更多精彩敬請關(guān)注: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 tbmh.com.cn/kongzi/
【糾錯】
閱讀上一篇: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閱讀下一篇:沒有了
孔子夏令營熱報線路
學校動態(tài)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