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三禮是指哪些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12-10
《周禮》——記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書
《儀禮》——保存中國古代禮儀最完備的書
《禮記》——闡明禮的作用和意義的書
《周禮》、《儀禮》與《禮記》,統(tǒng)稱三禮,是古代社會禮儀制度和禮儀理論的總匯。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典章制約,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
作為典章制度,它是奴隸社會政治制度的表現(xiàn),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筑以及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
作為道德規(guī)范,它是奴隸主貴族及封建地主階級一切行為的準則。在孔子之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年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
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不可分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zhàn)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變成,奴隸社會的禮已逐漸廢除。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封建等級制中都有恰當?shù)牡匚弧?br> 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
閱讀上一篇:什么是儒家經典五經
閱讀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