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道夏令營:貴州這家私立小學給出的兩條游學線路,均耗資甚巨——韓國7日游,花費需13000余元;美國15日游,費用高達30000余元。若說是旅游,估計家長……
新航道夏令營:貴州這家私立小學給出的兩條游學線路,均耗資甚巨——韓國7日游,花費需13000余元;美國15日游,費用高達30000余元。若說是旅游,估計家長是斷斷不肯的,單是學校的報價,就遠超旅行社。而今打出“游學”這個名目,便有些亂花迷人眼。
新航道夏令營:花費數(shù)萬元讓孩子出國“游學”是否物有所值,得先弄清“游學”這個概念。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學習教育方式,“游學”自古有之,東西方文化中均不乏先行者!坝螌W”一詞為偏正結構,顧名思義,游為方式,學為目的,或者說游是次要目的,學為主要目的!侗笔贰し顐鳌罚骸坝螌W于汾晉間,習天文及算歷之術!
新航道夏令營:據(jù)說中國的游學精神源自孔子,其率門徒周游列國的故事婦孺皆知。對此說法,筆者頗不以為然。孔子治學精神嚴謹固然是事實,但他周游列國的主要目的不是“學”,而是希望施展政治抱負,以便推行儒家的治國主張。《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云:“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边@大約是“游學”一詞的淵藪,但這里的“游學”與今人所謂“游學”意旨不同,叫“游說”似乎更準確。
新航道夏令營:竊以為中國歷史上最能體現(xiàn)游學精神的,當數(shù)唐代高僧玄奘。玄奘西行之前,已遍閱中土經(jīng)文,佛學造詣已然相當深厚,然而他“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據(jù)《大唐西域記》載,玄奘西行印度求學歷時17年(不是《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14年),其間師從西域諸國多位法師學習佛經(jīng)原典,且多次參與辯經(jīng),“蕃人遠近咸尊伏之”,歸國后譯成佛教經(jīng)文47部共計1335卷。玄奘游學西域,目標之明確、意志之堅韌、耗時之長久、路途之遙遠、學業(yè)之精進、成就之卓著,不說后無來者,前無古人大約是沒有爭議的了。
新航道夏令營:時至今日交通便利,跨越千山萬水也只在彈指一揮間,古人游學中原本包含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節(jié)似無必要,“游”字變得更悠然,然則“學”字萬萬不可省去。今之“游學”概念,據(jù)稱是ef英孚教育自1994年引入中國,專為家資豐厚的青少年學子量身打造,對游學者幾無年齡和學識上的要求。然而即便如此,“游學”與“旅游”也是有差別的市場服務,“學”的目標相當明確——以語言類游學為例,一般安排游學者入住當?shù)鼐用窦彝,與外國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以便置身于相應的文化與語言環(huán)境,真正學有所成。
新航道夏令營:反觀貴州某私立小學之“游學”,美國線路上,除參觀加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與“學”字稍有沾邊外,其余都是各類景點的游覽。一群生活尚且不能自理的低齡兒童,到了國外吃喝拉撒都得由老師幫助料理,可以想見基本不會有單獨和外國人接觸的機會。這樣的“游學”,充其量也就是“學生旅游”罷了。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