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難聽到家長對孩子“沒來由”的贊美,各種贊美,有虛假的,有真實的,有引導的,有夸張的.....這一切的語言,都是為了讓孩子“聽話”,或者更有自信,但有沒有想過,過渡的贊美,褒獎,會有什么結果嗎?小學生夏令營表示小編表示其實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見”,而不是“被贊美”。
經常被贊美的孩子更擔心失敗
兒童教養(yǎng)的研究發(fā)現(xiàn),“贊美”孩子并不總是有好處。
有研究者讓不同的兒童解數學題。解完一組簡單題目后,研究者給了每人一句反饋。對一些孩子贊美他們的智力:“哇,你太聰明了!”而對另一些孩子指出他們的努力:“你剛才很用功。”然后,研究者給孩子們更困難的一組題目。
因為聰明而受到贊美的孩子會更擔心失敗,他們傾向于完成難度較低的任務,遇到困難更難堅持,易焦躁,甚至表現(xiàn)出自尊水平的下降——贊美他的天賦,居然會打擊自尊。
乍一聽這與我們的直覺相反。但細細一想,又很符合我們的經驗。
雖然贊美讓人舒服,但它仍然是一種評價。它把人捧到極高處之后下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很可怕。當我們受到贊美之后,我們常常害怕自己配不上這種贊美,會為此平添不少壓力。出于壓力,我們會更愿意重復相同的工作:既然我這樣做了就是好的,為什么還要冒險去嘗試更多的可能呢?
更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干脆什么都不做。“你們都夸我文章寫得好,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好法?我怕再寫下去就會露怯。”我們用放棄來回應贊美。
如果對一個小孩說:“哇,你這幅畫太美了!”或者夸一個孩子下棋贏了:“你是小棋王!”他會很開心。但再讓他畫一幅或下一局,他可能就會躊躇。
贊美比批評更壞
生活中,人們一開口總是忍不住評價。用“不評價”的方式講話,似乎不太容易。
評價接近于一種定義性的表達。對于它,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但很難有更多延展性的探討。如果是現(xiàn)實的交流,很可能造成冷場:你都已經下結論了,我們還說什么呢?
從這個角度講,贊美甚至比批評更容易終止一個話題。
批評好歹還可以反駁:你說我不好,我不同意。但是贊美怎么辦呢?反駁也不妥,但承接下去又沒有再討論的余地。大家聊得好好的,我突然來一句:“我覺得大家都很好,很好,很好。”這會讓場面的氣氛暴冷。要繼續(xù)聊,只有忽略這句話。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孩子參加完小學生夏令營寫的作文
閱讀下一篇:如何讓孩子打好羽毛球?小學生戶外夏令營來支招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