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的彤彤進入2歲,小家伙的自我的意識不斷的增強,時常會發(fā)些莫名其妙的抗議的行為,我不讓的做的事情她非要做,告訴她我最高興她不做某件的事情,彤彤就會馬上完成。就這樣,相安無事的又過了的一年。3歲半,顯然小家伙對是否的判斷能力增強了,更加的明確的知道的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反抗而反抗的。許多時候,即便我見風使舵彤彤也自巋然的不動。
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這樣的說法,孩子在24個月以后,當她做某件事情,家長覺得在她8歲的時候是不會被允許的行為,那么,家長就應該堅決的拒絕或干預。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我很認同這樣的說法。我認為家長是需要有明確是否觀念的,只有家長的原則清晰,孩子才會更清楚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就是這樣,一個固執(zhí)的孩子再加上一個總認為應該堅持原則的媽媽,這段時間,我和彤彤之間時常出現(xiàn)一些不愉快。比如:我靠在背后的靠墊,彤彤非要拿走一個,給了她其他的墊子,她也堅決不要,大哭著叫嚷:“媽媽背后有兩個,我們一人一個。”再比如:什么事情不愉快,一定要求從新來過,進門時說好,我先給她拿玩具再做飯。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先點上了火給她拿玩具。小家伙就大哭大鬧,一定要求重新進門再來一遍。還有,夜里起床去洗手間,一定要我抱回床上,哭著自己走到床上后,一定要我陪她再去一次洗手間。一遇到不順心,就希望重新一遍的事情很多。某天,網(wǎng)上的媽媽朋友聊天,發(fā)現(xiàn)這好像是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每當這樣的情況發(fā)生,我總試圖用我的判斷標準去考慮,一個8歲的孩子是否應該搶媽媽的靠墊,一個8歲孩子是否應該晚上抱著去衛(wèi)生間,一個8歲孩子是否應該無理取鬧,然后,我堅持,彤彤大哭,我耐心開導,最終,彤彤總會在痛哭后同意我的說法,我們可以擁抱互相理解。
就當我在堅持原則不寵孩子的道路上,認為完全正確并堅定執(zhí)行的時候,一件事情,讓我徹底顛覆了自己過去的想法。彤彤幼兒園的老師說:彤彤是個非常乖的孩子,總是很認真的把事情做到老師滿意,同時,她非常敏感,老師一說就會哭。以至于,彤彤是老師從沒有批評也不敢批評的孩子。老師說話大多是表揚彤彤,而,在我看來,我卻比較擔心彤彤做事缺乏自我的主見,過于在意別人的想法。這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彤彤叛逆期的一些行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