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學思想的起源本意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6-16
儒名之起源應(yīng)遠在孔子之前,因為到了孔子的時代,儒這一階層已發(fā)生了相當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與"小人儒"兩極陣營。故而,我們可以斷定,儒的出現(xiàn)一定是在孔子之前的某一個時候。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儒學的起源本意說法,至少在20世紀之前并不存在分歧,既無概念性的差異,也無多少不同的理解。然而進入20世紀之后,特別是隨著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斷傳入,人們對這一原本還算清楚的概念卻產(chǎn)生了疑問,并由此而引發(fā)了相當大的分歧。根據(jù)比較可信的資料,"儒"這一名詞的最早記載似乎見于《論語·雍也》。孔子在這里告誡他最得意的學生子夏說:要當就當"君子儒",千萬不要當"小人儒"。由此可見,儒名之起源應(yīng)遠在孔子之前,因為到了孔子的時代,儒這一階層已發(fā)生了相當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與"小人儒"兩極陣營。故而,我們可以斷定,儒的出現(xiàn)一定是在孔子之前的某一個時候。據(jù)此,胡適在那篇著名的論文《說儒》中推測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遺民。這話雖然說得言之鑿鑿,但總顯得缺少更多的證據(jù),因此就很難使人相信。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最早探討儒之起源的是漢代學者劉歆。據(jù)《漢書·藝文志》引其《別錄》說,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其特征是游文于"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以道為高。劉歆還說,唐虞之隆,殷周之盛,儒學的功能,實已獲得相當?shù)某晒。然而孔子之后,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后進循之,是以五經(jīng)乖析,儒學漸衰,此辟儒之患。這里,劉歆據(jù)《周禮》的記載,不僅分析了儒的起源,而且大體描述了孔子之后儒學演變的一般情況。就儒的起源來說,劉歆強調(diào)他們是由司徒之官演變而來,其功能是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這種說法當然并非毫無根據(jù),《周禮·大宰》說:“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由此可見,儒之起源甚久,似乎與王官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演變也不無關(guān)系。
更多精彩敬請關(guān)注: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 tbmh.com.cn/kongzi/
【糾錯】
閱讀上一篇:孔子治學“三境界”
閱讀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