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人類有兩大學習能力:記憶力和理解力。記憶猶如電腦資料的輸入和保存,理解猶如程序的設計和應用。無程序空有資料,則資料是死的,無資料空有程序,則程序是虛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長過程的發(fā)展曲線是不同的。依據(jù)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發(fā)展是自0歲開始,1-3歲即有顯著的發(fā)展,3-6歲其進展更為迅速,6-13歲則為一生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至13歲達到一生記憶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點,20歲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發(fā)展,與記憶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歲開始醞釀,1-13歲以后漸漸成熟,因經(jīng)驗及思考之磨練而一直有所進步,18歲以后漸漸成熟,因經(jīng)驗及思考、磨練而一直有所進步,直到老死為止。
怎樣使兒童誦讀的效果更好呢?
1.“每天進度一百字”
“一百字”大概如《論語》的前三章,或《老子》的第一、第二兩章(含標目計一百五十三個字),或唐詩前兩首,或《論語》一章配《老子》一章等等。如果怕初學者一時背不來,從五十個字開始也可以,視其能力逐次增加。
2.“念一百遍”
一百個字左右的經(jīng)文,中等資質的兒童大約反復五十遍就會背。念一百遍最大需求是五十分鐘。加上每天最好把前五天的五百字連起來復習,復習一次約兩分鐘,用十分鐘復習五次,逐次前進,就可以終身不忘。所以家長或老師的教學責任,便是想辦法讓他每天有大約六十分鐘的讀書時間。而這六十分鐘并不需要整段連續(xù)。用零碎時間,效果一樣好。家長可以安排上學前、放學后、飯前、飯后、睡前等各十幾分鐘。學校老師更容易挪出各種小時間,如早自習十五分鐘,每節(jié)課打上課鈴后五分鐘,課后作業(yè)再指派念十五分鐘(三十遍),即超過需求了。
3.“每天每人都得一百分”
“讀經(jīng)”本是可喜可悅的事,如果兒童讀經(jīng)讀得不喜悅,便是老師教壞了。好的讀經(jīng)老師不僅應讓兒童喜悅,而且要讓他有雙重喜悅:第一重是讓他有學習的成就感,第二重是給他精神獎勵。老師如照以上所說辦法讓他念一百遍而會背了,他自己就有了成就的喜悅,如果再因為會背,而給他“一百分”,更是給他最好的獎勵。不過,如果有少數(shù)資質稍差的兒童,念了一百遍,居然還不會背,老師應該看在他用了功的份上,也給他“一百分”,他將可能因得到鼓勵而有所長進。對于根本不想念的兒童,不會背,其實也無所謂,因為只要他聽了別人念一百遍,某種文化教養(yǎng)的功能就已深深打入他的生命中了,老師只要象征性地叫他來補念三十遍,也給他“一百分”吧!讓孩子們人人都喜歡讀經(jīng)。
閱讀上一篇:我們應如何對待孔子及儒家思想?
閱讀下一篇:孔子禮儀文化學校簡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