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父母查看了教室當天及前半個月監(jiān)控錄像,發(fā)現(xiàn)這位鄒老師曾經(jīng)多次對張寬進行言語侮辱,揪他的臉,多次引起全班同學的哄笑。
「從2021年10月26日到11月9日期間,被告人鄒某在教學過程中,因張某未按規(guī)定的時間、形式、質(zhì)量完成作業(yè)任務,未正確回答問題等原因,使用了“腦子笨死”“欠債大王”“言而無信”“咬本子吃”“常用的慣例”等言語批評,還實施了一次用書本拍頭頸部、一次半小時左右的罰站、一次換座位、課后到講臺站著讀課文等行為?!?/div>
11月9日,鄒某在講解試卷時,突然質(zhì)問寬寬:“你的試卷去哪里了?”
當時還在疫情期間,戴著口罩的寬寬低聲答了一句:“我沒有拿到試卷,回家吃飯了”。
鄒某聽后對其大吼:“你有病嘛,干嘛戴著口罩跟我講話!”
寬寬摘下口罩,答應第二天一早補交作業(yè),鄒某繼續(xù)嘲諷:“借口多多,估計你明天偷懶不來上課了。”
并還讓全班同學都來指正寬寬,說他是大騙子、欠債大王。
而下午的語文課,鄒某更是繼續(xù)向?qū)拰挵l(fā)難,她揪著寬寬的臉,將其從座位上拽起來說:“你沒有臉沒有皮是吧,你惡心不,惡心不,惡心不我就問你。”
密集的批評,加上同學的嘲笑,讓寬寬徹底崩潰,走向了自殺。
02
語言的殺傷力究竟為何會如此之大?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都渴望得到他人對自我的愛護與肯定,特別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愛護與肯定。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長的需要。
對于一個處于成長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尊心是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的。
而老師或者同學隨口一句嘲弄、貶低孩子的語言暗示,都會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老師或者同學采取諷刺、挖苦、揭短、當眾出丑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冷暴力或者“心理懲罰”的,都屬于言語欺凌。
如果實施言語欺凌的人是教師,那么對于學生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大,嚴重的甚至會摧毀孩子的自我價值。
03
作為父母,我們無法幫孩子過濾掉所有困境或傷害,但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自己受到的身心傷害。
O 教育孩子正確的發(fā)泄方式
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讓孩子去理解各種情緒,知道哪種情緒應該怎么處理,而且要教育如何去正確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
要給孩子一個父母愿意傾聽孩子情緒的認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O 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不管是犯了錯,還是被人欺負了,亦或是遭遇了什么坎坷,一定一定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會永遠和你在一起,傾盡全力幫你解決問題。
O 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讓孩子明白,生命只有一次,無法重來。讓他們學會接納自己,勇敢面對困難,活出精彩。
通過繪本、培養(yǎng)植物、飼養(yǎng)小動物……讓孩子感受生命的發(fā)展過程,學會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