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兵道與太極拳道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4-25
孔子國學夏令營介紹兵道與太極拳道之間的關聯(lián)。
孔子國學夏令營介紹, 太極拳發(fā)源于河南陳家溝。據(jù)傳,陳家溝的先人曾在明朝戚家軍服役,深受戚繼光的熏陶影響。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武術家。他發(fā)明的鴛鴦陣,舍己從人,恰好克制了倭寇的長處,彌補了招募兵卒的短處,構思巧妙,剛柔相濟,陰陽對稱,攻守兼?zhèn),英雄所向無敵。 與太極拳的太極陰陽之道一樣,先在防守上立于不敗之地,然后等待發(fā)現(xiàn)敵人的弱點,后發(fā)而先至。王宗岳等人論述太極拳"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鴛鴦陣與太極拳道的相通之處, 正是易經(jīng)的乾坤陰陽之道。也正是孫子兵法的要訣: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古之所謂善戰(zhàn)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zhàn)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zhàn)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
兵道與太極拳道都講究,攻防合一,動靜合一。靜是防守武器,動是進攻武器。戚繼光的鴛鴦陣里,防守武器是藤牌/狼筅等,進攻武器是長槍,居于其間是獵叉, 士卒既配備遠距離武器,又裝備近戰(zhàn)肉搏武器,長短結合。倭客的倭刀本身是攻防兼?zhèn)涞暮梦淦,而且日本武士單兵作?zhàn)能力勝于明軍,但顯然鴛鴦陣的攻防武器配合,更勝一籌。鴛鴦陣符合兵學的最大原則:集中兵力原則。以我集中,對戰(zhàn)敵方的分散。 倭客始終是四處流串,各自為戰(zhàn),終被各個擊破。后來,抗戰(zhàn)時期,馮玉祥的大刀隊,效法戚繼光,大刀隊作為輔助戰(zhàn)法,在與日軍的夜戰(zhàn)近戰(zhàn)中,大顯神威,但畢竟冷兵器與熱兵器的組合條件已經(jīng)改變,大刀隊勇氣可嘉,卻無法凝聚鴛鴦陣克敵致勝的核心性兵學智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 tbmh.com.cn/kongzi/
【糾錯】
閱讀上一篇:孔子國學夏令營-我們要孝順父母
閱讀下一篇:孩子13歲前是最佳讀國學時間
孔子夏令營熱報線路
學校動態(tài)更多>>